被動式

被動式

 

有些學生要求把時態逐個重新學清楚,通常會先教一半。當熟練掌握其中6種之後,基本上都能夠應付日常溝通和工作。然後必須要認識該6個時態的另一半 ——> 被動式 (passive voice)。

 

平時溝通多數用主動式 (active voice) ,不過passive voice在英文亦很常用。你可以不用被動式,不過亦要看得懂!某些工作所接觸的文件更因某些原因而大量使用被動式。

是否可以不學英文文法

英文文法

 

有廣告描述「英文是可以很有系統地去學」。這個當然,每一種語言的文法也是一個系統,大家沿用同一個系統去學習,然後依據這個系統使用,才可以有效溝通。

 

只是很多人學英文文法的過程不太順利,然後害怕丶抗拒丶討厭和放棄了。其實,是否一定要學文法? 最常聽的謠傳可能是:不用學,大家明白就可以 / 外國人也沒有文法 / 文法永遠也不會學懂……等等。

 

現實中,文法真是可以不學 —— 如果沒有打算或需要學其他語言。任何人運用第一語言 (母語)只是單憑感覺,所以還沒有上學的小朋友都好自然講出「我食了雪糕」,而不是「雪糕食了我」。而學習外語並不可以這樣做。

 

當然, 只專注文法對學習外語亦會造成問題,因為語言的終極目標是用溝通。

 

 

 

商業英語和普通英語有甚麼分別?

商業英語

時常有學生問﹕「商業英語和普通英語有甚麼分別?

上圖紫色部分的普通英語 (General English)主要是一般在學校已學會的丶寫和閱讀能力 (當然包括文法),重疊的部分是應該已掌握並會應用在工作上。其餘綠色部分是需要另外學習,並一直被形容為易學難精的商業英語 (Business English)。當中包括各類的emails, minutes, reports, presentation或socializing等。

email為例子,必須要懂得分辨所寫篇幅會否太過冗長丶句子表達的意思和原意是否真正一致丶結構鋪排是否恰當丶用字選擇和語氣等。商業社會是非常講究專業形象,如果所寫的Email不能達到溝通目的,會阻慢工作進度,個人的工作能力更會被受質疑。

 

 

英文時態

很多學生也有類似經驗:覺得自己的英文時態 (tenses) 是介乎明白和不明白之間。其實時態每一個分開學習不困難,文法書教過去式,只要跟過去式的轉法就可以。不過現實生活中時態是完全綜合運用,很大機會一段説話需要用不同時態去表達。

 

換句話説,每句説話也要思考當時的情況,是否符合某個時態的定義,決定後再因應每一個時態的要求轉換。而不是只因讀起來順口或憑感覺用某個時態。另外,如果只單靠一些提示字去決定時態 (yesterday, tomorrow…etc),這模式只限於做一些填充練習。而會話或書寫當然不會有提示字,因為每一隻字也是由自己決定。

 

英文一般分為12個時態,主要以過去丶現在和將來的時間狀態區分。

英文時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