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混淆時態定義?

成人英語

時態 (Tenses) 對以中文為第一語言的學生總是有一定的難道,就算學懂了,亦很容易混淆和忘記。所以必須明白每一個時態的定義,因為時態不是靠什麼提示字去決定。

.

而我發現好多學生記定義時,字眼上時常變動或隨意加插一些字眼。事實上,越不用一套特定的字眼去牢記,就會越模糊和混亂,尤其學得更多的時候。

.

所以,記定義就像一個曲奇餅切割模,令到每塊曲奇完成之後都一樣。同樣地,每次想肯定是否該用某個時態,就要想想是否符合該個定義。另外,平時亦要多做英文閱讀,經過自己再印證之後,才可以有信心地運用。

 

總是買錯文法書嗎?

自學文法書

好多學生都曾經買過不同的文法書學英文,發覺雖然是用中文描述,不過,仍然不明白當中的解説,更弄不淸當中的用法,甚至認為自己買錯書。
.
.
其實我們讀語言的人稱呼文法書做工具書,換句話說,它是一個工具。不同的工具在不同的人手上會不一樣:   正如給我一個電鑽,我也不懂使用,但不能夠斷言它沒有用。
.
.
不過,文法書內大量生硬和沒有意思的文法學名確是一個障礙 (當中可能更不太統一),另外,編輯有沒有教學經驗亦會有分別。學生説我的筆記簡潔易明,其實是經過我的化妝技術,當中的化妝品就是我的教學經驗,因為我清楚知道怎樣的鋪排最容易令學生明白!

文法要學到甚麽地步?

Grammar

雖然我時常強調文法 (Grammar) 的重要性,不過我並不是一個文法控。我的比喻是:語言好像一棵大樹,文法只是一個樹幹。當樹幹穩健之後,就需要發展枝葉,即是運用 (Usage),因為語言的終極目標是用作溝通。

 

我不會要求學生硬記甚麼文法學名 (例如:輔助動詞丶情態動詞丶形容詞片語丶從屬子句……等等。少量的沒有辦法,因為真的有幫助)。當他們有一定文法基礎,就必須要開始運用,即是每種語言的四大範疇「丶寫和閲讀」!

 

透過不斷運用和糾正,才可以令英文各方面有進步,同樣道理,一棵樹幹空心的大樹又如何站得穩?所以要懂得取個平衡!

 

附註:圖片些微偏向Usage並沒有特別意思。 

 

忽略英文文法

英文文法

 

有時學生初初上堂時都有些奇怪概念,第一位是認為自己講不出一句完整英文句子全因英文生字不足,其實這個未必是唯一原因。
.
.
舉例來說,很多人都懂得問對方“Where do you live?”,這句子不需要特別詞語。但當要問他住那裏時,部分人已經有少許猶豫,或錯誤地說 ”Where he live / Where is he live?”, 這些明顯是文法問題。
.
.
有人怪罪傳統的英語學習注重文法,但是,不學文法,如何有能力組織句子?如何構成與人對話的問句?
.
當然,滿足於以幾隻單字或繼續用錯誤「句子」去溝通又是另一回事。

 

英文詞類

英文詞類

 

Beauty – Beautiful – Beautifully

 

除了字的長短外,上面的三個字對於我們沒有太大分別,全部都是廣東話「靚」或書面語「美麗」。不過,英文詞類 (parts of speech) 是十分重要,上面的文法學名分別是名詞丶形容詞和副詞。它們各有文法上的功能。

 

中文亦有類似的「  主謂賓補定狀語 」,但是它們的字形是一樣。而且,中文是我們的第一語言(母語),只要憑感覺就可以講出一句雖然不是完全正確,但亦不會錯得去那裡的句子,所以大部分人都無需理會。但是這個模式並不適合應用在外語學習方面。

被動式

被動式

 

有些學生要求把時態逐個重新學清楚,通常會先教一半。當熟練掌握其中6種之後,基本上都能夠應付日常溝通和工作。然後必須要認識該6個時態的另一半 ——> 被動式 (passive voice)。

 

平時溝通多數用主動式 (active voice) ,不過passive voice在英文亦很常用。你可以不用被動式,不過亦要看得懂!某些工作所接觸的文件更因某些原因而大量使用被動式。

是否可以不學英文文法

英文文法

 

有廣告描述「英文是可以很有系統地去學」。這個當然,每一種語言的文法也是一個系統,大家沿用同一個系統去學習,然後依據這個系統使用,才可以有效溝通。

 

只是很多人學英文文法的過程不太順利,然後害怕丶抗拒丶討厭和放棄了。其實,是否一定要學文法? 最常聽的謠傳可能是:不用學,大家明白就可以 / 外國人也沒有文法 / 文法永遠也不會學懂……等等。

 

現實中,文法真是可以不學 —— 如果沒有打算或需要學其他語言。任何人運用第一語言 (母語)只是單憑感覺,所以還沒有上學的小朋友都好自然講出「我食了雪糕」,而不是「雪糕食了我」。而學習外語並不可以這樣做。

 

當然, 只專注文法對學習外語亦會造成問題,因為語言的終極目標是用溝通。

 

 

 

英文時態

很多學生也有類似經驗:覺得自己的英文時態 (tenses) 是介乎明白和不明白之間。其實時態每一個分開學習不困難,文法書教過去式,只要跟過去式的轉法就可以。不過現實生活中時態是完全綜合運用,很大機會一段説話需要用不同時態去表達。

 

換句話説,每句説話也要思考當時的情況,是否符合某個時態的定義,決定後再因應每一個時態的要求轉換。而不是只因讀起來順口或憑感覺用某個時態。另外,如果只單靠一些提示字去決定時態 (yesterday, tomorrow…etc),這模式只限於做一些填充練習。而會話或書寫當然不會有提示字,因為每一隻字也是由自己決定。

 

英文一般分為12個時態,主要以過去丶現在和將來的時間狀態區分。

英文時態